前言
在古代科學與哲學本為一家,都是研究這個世界
隨著時間發展今天這是兩門不同的學科
科學
常聽到的物理、化學、生物
觀測到具體事物與自然現象
然後透過實驗驗證假說
最後得出可控的定理
哲學
處理科學無法回答的抽象問題
如存在、意識、真理等
必須靠邏輯與思辯來回答
科學 | 哲學 | |
---|---|---|
事物 | 具體 | 抽象 |
驗證 | 實驗、數據 | 邏輯推理、思辨 |
範疇 | 物理、化學、生物 | 存在、意識、真理 |
科學處理的是有「形」的物質世界
哲學則是更根本性、更高層次的「形而上」精神世界
哲學中的本體論
以前人們是相信宗教與神話的
後來古希臘理性主義發展,開始轉向理性思維
否決人類是神創造的後
引發人類存在的意義?
進一步延伸什麼是存在?
如何區分真實與表象?
例如錯覺
就算已經知道兩者顏色一樣
但感官還是會欺騙我們不一樣
如果眼睛如此
會不會其實整個人生都是假象呢?
一如電影《駭客任務》是生活在虛擬世界中呢?
AI中的本體論
本體論是一個框架,可以應用於任何領域或行業
協助組織和分析知識
而現在會引發討論是拜 AI 所賜
目前 AI 最常見的應用是大型語言模型
相關的 NLP 技術牽扯到語義學領域(Semantics)
舉個例子「芭樂」的意思可以是
- 水果
- 手榴彈
- 歌曲
- 衍伸負面形容
一個單詞不同情境下有截然不同的意義
為避免程式「誤解」就要提供更多資訊以利解讀
字典無法呈現單詞間的關係
分類可以組織階層關係,但無法多對多
本體論就是建構一套語意網路
描述某個領域內概念、類別、屬性之間的關係
相當於幫助電腦培養一套認知標準
既然人類與電腦在同一認知水平,就能更順暢地交流
也有助於後續的搜尋、推理、分析工作